重要日期
会议日期

2018年03月23日-03月24日

征文投稿截止日期

2018年03月10日

网上注册截止日期

2018年03月24日

现场报到时间

2018年03月23日

个人代表注册

团队代表注册

酒店房间预订

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动态 > 正文

肿瘤心脏病学新学科,全方位促进乳腺癌患者健康

更新时间:2017/12/6 23:11:29
乳腺癌的治疗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项针对21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放疗期间心脏电离辐射暴露可导致以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加。乳腺癌的全身用药,也存在显著的心脏毒性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36%。既往认为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药物,可增加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如经典抗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患者更可能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及高血压。最常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长期使用也对患者的血脂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此外,乳腺癌患者多数为绝经后女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往往是低下的。雌激素对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经历化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会进一步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美国对63566例患者的监测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已成为老年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占15.9%,甚至高于乳腺癌相关死亡事件的15.1%;与晚期乳腺癌患者相比,心血管事件相关病死率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比例更高。

因此,有效管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血脂异常,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临床医师常忽视患者的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前国内外一直没有针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统一规范诊疗指引。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2015年,肿瘤科专家联合心血管专家共同组建了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专家组,讨论制定中国统一的规范诊疗指引。2017年初,我国首部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正式颁布,该共识旨在规范中国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的管理,有效地降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

共识指出: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ASCVD,需要根据绝经后女性ASCVD发病风险及血脂异常情况决定治疗目标。正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必须密切监测血脂,高危患者6个月检测1次,普通患者内分泌治疗随访期间6~12个月检测1次。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需要更严格的血脂管理,建议将无危险因素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LDL-C的理想水平为<3.4mmol/L。与无ASCVD危险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相比,存在危险因素患者的血脂管理标准更为严格。接受AI治疗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血脂管理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及定其检测、适当的降脂药物治疗等。

他汀类药物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他汀类药物是调脂的首选用药。是否他汀类药物对乳腺癌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呢?

24项关于他汀类药物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研究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及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无显著影响。另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对乳腺癌的复发风险无显著影响。

我们开展的研究显示,他汀可以改善乳腺癌的预后,特别是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可以成为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该研究在国际上发表后,迅速受到学术界和公共媒体的关注,英国每日邮报专程采访并专题报道,卫报、欧洲新闻等媒体也相继撰文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受到国际上高度关注,与之所属的新兴亚学科——“肿瘤心脏病学”的创建价值息息相关。
开启癌症全方位、全周期的“两全”健康管理模式
为切实落实“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规划,积极有效防控癌症这一重大疾病,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肿瘤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心理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建设肿瘤心脏病学、肿瘤内分泌学、肿瘤生殖学等众多肿瘤相关新兴亚学科,探索并开启肿瘤全方位、全周期的“两全”健康管理模式。乳腺癌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重点关注了乳腺癌患者的血脂干预及其预后价值,正是癌症“两全”防控新模式在肿瘤心脏病学亚学科中的体现。

只有通过“医防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的“两全”健康管理,才能有望在2030年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确立的癌症防控目标。这既是真正的惠民之举,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